•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黑龙江高校

走基层扎根黑土地 情驻哈理工——访我国著名计算机数据库应用理论专家、我校博士生导师郝忠孝教授

时间:2016年06月26日 信息来源:哈尔滨理工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郝忠孝,男,1940年12月生,中共党员,教授,博生生导师。曾任原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副校长、齐齐哈尔大学副校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兼)、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主席(1999—2006)、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原机械电子工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教师,曾任《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编委,黑龙江省第二位“人才共享”专家、省级学科带头人、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

郝忠孝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空值数据库理论,数据库NP——完全问题的求解问题,数据库数据组织的无环性理论,时态数据库理论,主动数据库理论,空间、时空数据库理论等。

“人才共享”为我校引来“金凤凰”

郝忠孝于1964年7月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燕山大学前身)任教并一直为之奋斗了30余年。他深情地眷恋着培育他的黑土地。二十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他有多次离开东北的机会,却都放弃了。

1996年,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南迁,他是副校长。当时齐齐哈尔轻工学院的领导登门,省教委请他帮助齐齐哈尔大学合校,他留了下来;1998年初,上海、广州等地的名牌大学再次以优厚的待遇、良好的科研环境向他敞开了大门,而此时齐齐哈尔大学尚没有计算机专业硕士点,影响了他的事业发展,省委组织部和省教委的领导多次找他谈心、挽留他,并专门召开省委组织部和省教委联席会议,研究决定按照“人才共享”模式留住他。

“人才共享”模式是黑龙江省委独创的一种人才政策,包括鼓励兼职、人才共用、智力引进和跨区交流等多种方式,其中的“人才共用”模式包括郝忠孝在内仅有两人。按照该模式,一名优秀的行业专家可以同时在两家及两家以上单位任职,以扩充他成就事业的阵地,几家单位可以共享他的才能和科研成果。郝忠孝既是哈尔滨理工大学的教授,又是齐齐哈尔大学的副校长、教授,还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兼)。哈尔滨理工大学和齐齐哈尔大学都尽可能为郝忠孝教授创造比较优越的工作条件,提供实验室、学术梯队和科研课题,其成果的署名权和产权在哪个学校完成的就由哪个学校所有。

郝忠孝大学时期学的是数学专业,由于工作需要,二十世纪70年代起,他开始从事计算机教学与研究工作。1983年,42岁的郝忠孝从一则报道中得知,计算机空值数据库问题是世界上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课题,许多外国专家也望而生畏。他凭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年轻人的冲劲,决定涉足这一领域。“与外国人比比高低,为中国人争口气。”

郝忠孝教授成了我国最早研究计算机空值数据库的学者之一。他起早贪晚、废寝忘食地畅游在这个全新的领域之中。早在二十世纪90年代,他对空值数据库应用理论的研究就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成为该领域的顶尖专家之一。并分别于1991年和1996年,在国家一级刊物《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杂志正刊出版两期个人理论研究专辑,这在该刊发展史上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郝忠孝教授也曾经被《黑龙江日报》《香港大公报》《国际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

面对记者,郝教授坦言:“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省里却给了我莫大的关心和支持。我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回报各级领导对我的信任和厚爱,才能回报黑土地。”身兼多所大学的重要职务,郝教授深感责任重大。他不顾鞍马劳顿地往返于两地三校之间,为黑土地上的计算机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默默地奉献着。

坚守数十载 只为回报这片黑土地

多年来,郝忠孝教授视黑土地为自己的亲人,无怨无悔地忠于她。1999年2月,郝忠孝教授受哈尔滨理工大学主要领导的邀请来到我校工作。面对当时计算机学院学科建设的情况,又想到省委和学校领导的殷切期盼,他深切体会到自身的责任和压力。

面对差距和挑战,他没有气馁,更没有抱怨,带领学科团队一起奋斗。他几乎是日以继夜的搞研究,写高质量论文,报奖。郝忠孝教授以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其中,在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160余篇,被SCI、EI数据库收录140余篇。在我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198篇,其中有100余篇被SCI、EI数据库收录。共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7项,在我校期间获奖4项。

在来到哈尔滨理工大学之前,郝忠孝教授曾于1996年和1998年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了两本计算机领域的专著,分别为《空值环境下数据库导论》及《关系数据库数据理论新进展》。自2007年开始,郝忠孝教授继续撰写计算机理论专著,历时8年,他又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了10部专著,按时间顺序分别为《主动数据库系统理论基础》《数据库数据组织无环性理论》《时态数据库设计理论》《时空数据库查询与推理》《时空数据库新理论》《不完全信息下XML数据库基础》《移动对象数据库理论基础》《空间数据库理论基础》《数据库理论研究方法解析》《数据库学术理论研究方法解析》。这10部书中,有9部是国内出版的该领域首部专著,郝忠孝也成为了国内计算机领域影响较大、出版最多的作者。其中,《主动数据库系统理论基础》一书还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这些专业书籍不仅为计算机专业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开阔了思路,同时也为本专业研究生进行论文选题和研究方法选取等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在这些专著的撰写过程中,《主动数据库系统理论基础》和《数据库数据组织无环性理论》这两本书用时最长,分别用了一年时间,《时空数据库新理论》和《不完全信息下XML数据库基础》用时最短,分别仅用了6个月就完稿。以上10部书总字数超过380万字。平均算来,接近70岁高龄的郝教授每星期都要写就1万余字,工作量相当惊人。

一位山东威海公安局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给郝忠孝教授发来邮件称,偶然间看到了《时空数据库查询与推理 》一书,书中的理论和技术与当时正在开展的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密切相关,他感谢郝教授的专著对公安机关侦查侦破、行政管理、决策支持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并希望与郝教授及他的学生深入交流。后来由于郝教授忙于专著的撰写也就作罢。但是这件事情给了郝教授很大的触动,让他更加坚定地继续撰写他的理论成果。

凭借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我校的计算机学科二级博士点于2005年成功获批。这一成就对于哈尔滨理工大学计算机学科的师生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郝教授也长舒了一口气,但他没有停步,又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并且继续为之奋斗。通过他和学校有关部门的努力,2010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又成功获批。这充分反映出我校计算机学院的实力和水平已有很大提升。

一位参加国家博士点评审的专家称,郝忠孝老师在《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和《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几本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出版的几部专著是哈尔滨理工大学计算机学科博士点申报材料中的亮点,在评审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接受采访时,郝忠孝教授说:“作为一名党员,我绝对服从组织安排,在申报计算机学科博士点的整个过程中,虽然我是学科带头人,但是我一个人的作用是渺小的,要感谢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学科队伍的共同努力。”

学校除了安排郝忠孝教授负责计算机学科申报博士点工作外,还委以重任,让他担任全校的学术委员会主席,协助校长做好全校的学科建设、各种科研立项以及推荐报奖等工作。依照《高教法》,这是校级领导的岗位,郝忠孝一干就是7年,而且公正透明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严谨求实的科研品质

在做课题和研究过程中,郝忠孝教授就如何选题、做研究、撰写论文等方面耐心地指导着每一位学生,将他们一步步引入神圣的科研殿堂。郝忠孝教授反复强调,做学问一定要求真务实,不能投机取巧,不能随波逐流,不要太功利化,不要弄虚作假。他的严格要求培养了学生们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和孜孜追求的科研品质。

学生李松坦言:“还比较清楚的记得郝老师指导我第一篇学术论文的情景。从标题到参考文献,从定理证明到标点符号,论文稿的每页都布满了郝老师用红色笔迹书写的修改意见,郝老师又耐心地逐条给我讲解了一遍。当时真的非常感动,更加深刻体会到什么叫严谨。以后的每篇论文,郝老师都会细心地审读,及时地给出客观的意见,即使我已经毕业参加工作了,郝老师对我的科研论文和研究成果依旧在严格把关,依旧会很严谨的指出问题所在。郝老师对科研的严谨求实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使我在日常的研究中不敢有任何懈怠和投机取巧的心理。”

郝教授对学生要求是严格的,但严格中充满着关爱。他关爱着每一位学生,对家庭困难的学生经常给予无私的帮助和支持。学生毕业后,他的关注依旧没有减少,依旧那么慈祥真诚。当他知道自己的学生工作上有了很大进步,科研上有了新的成果时,总是那么高兴,笑得那么开心。

作为一名资深老教授,郝忠孝本不需要坐班,但他还是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多年来,他有着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每天8时前到校开始工作,12时在办公室吃带来的午饭,午休一小时以后又开始继续工作,下午16时30分回家,往往晚饭后还要因为指导学生科研、审读学生论文、撰写专著等再工作几个小时。

2003年7月初的一天,63岁的郝忠孝由于过度劳累,在办公桌前晕倒了,而且头部受到了撞击。被恰巧来请教问题的学生发现之后,及时送往医院,最终确诊为颅裂,需要长期康复治疗。学校得悉此事后,有关领导不仅到医院和家中慰问,还在他出院后组织校医院医护人员轮流到家中输液治疗。一个月之后,尚未痊愈的他又返回工作岗位,投入紧张的工作中。

近些年,郝教授集中精力撰写专著。在每一本专著的撰写过程中,郝教授总是那么求实、严谨、认真、执著,同时,又是那么谦虚、谨慎。为了一个定义或一个名词的准确性经常反复推敲,反复商讨。他常说:“这书是要让读者看的,一定要为读者负责。”

郝忠孝教授这种严谨求实、勤奋敬业的精神一直在影响着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师生,多年前就有校领导提出建议对他进行宣传报道,可是他一次次地婉拒了。他说:“我是一个农家子弟,也是一个很平常的人,不想出名。学生时代的我连续获得了8年国家一级助学金,我要感谢党和国家对我的培养。来到哈尔滨理工大学以后,我的办公室比校长用的还宽敞,因此我始终有一颗感恩的心。现在我已经76岁了,如果我的个人经历能够为学校师生提供有益的借鉴,我也就知足了,也算是我为学校做的一点点贡献吧!”

“学高”和“身正”是他一生的追求

在指导研究生方面,郝忠孝一直在探索“言传身教”的最好方式。他认为,指导培养研究生的责任不只是对学生的选题进行学术理论研究方法的指导,而且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会直接受到导师的影响。所以,导师应以崇高的爱国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学术道德、创新的学术追求、无私的育人情怀来提升学生的素质、人格和精神境界,在研究生素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也就是说,要用“学高”进行“言传”,用“身正”进行“身教”。

郝教授始终将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他尊重学生们的意见建议,让大家都能自主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向学生学习并提高他自身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他说:“学生有些意见或见解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无论对错都是有益的,有时错误的见解可以对后续研究提出警惕信号。”

郝忠孝教授对博士研究生做研究和发表论文有着极为明确严格的要求:不能在国内外低水平刊物或论文集上发表论文,鼓励他们向《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三大计算机中文学报、高质量SCI学术刊物、或数据库3大国际会议(VIODB、ICDE、SIGMOD)上投稿。

有一次,郝忠孝教授的课题组购置不久的微机出现了故障,严重影响了他的研究进展。校领导得知情况以后,当即又特批了10万元更换设备。郝教授为了给学校节约资金,只是选择了配置合乎研究要求的一般设备,而且仅花费了不到一半的专项经费,余下的费用全部归还给了学校。他告诫自己的学生:“资金对于学校的发展非常重要,绝对不能浪费。”

在他的影响下,他指导的学生各个都很优秀,他共培养了硕士研究生148人,博士研究生23人,有7人已评上了博士生导师。其中哈尔滨理工大学博士生16人。目前,多数博士毕业生在哈尔滨、长春、大连、上海、郑州等地高校从事计算机科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我校工作的6人中3人已经晋升教授。很多学生在工作中一直遵循着导师的谆谆教诲。

在给学生赠书时,郝忠孝教授一般会写上一两句赠言。其中有两本书扉页写到:“不断进取是教师永恒的主题!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更好地克服科学研究的阻力。”。他坦言:“我从没把自己当成领导,就想搞一辈子专业理论,并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为学生写上几句赠言是我的习惯,这样一来,学生们毕业以后还能够得到导师的训诫。”

笔者每次去郝忠孝教授的办公室,都会看到他正专注的对着电脑用手写笔输入文字的背影,一位老一代科学家的感召力尽在不言中。他的学生们还深深记得,敬爱的郝教授一手拿着馒头一手拿着学生论文的情景,这是一种科研的追求,这是一种工作的境界,这种追求和境界潜移默化地感染和激励着他的学生们。

在多次采访过程中,笔者感到面前的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但是交谈起来却让人如沐春风。在第一次采访郝教授的前一天晚上,他突发严重的腹胀,整夜没有休息好,可他第二天早上还是按照约定时间来到了办公室,倒是笔者由于一个临时任务来晚了。见面以后,郝教授并没有责备,却多了一份理解和包容。结束采访,郝教授又亲自将笔者送到了电梯口,令笔者无限感激。他说:“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从事的职业和工作分工不同,如果每一个人都能认认真真地做好本职工作,我相信学校会越来越好。”

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郝忠孝教授对文中的每一个数据都认真核实,每一句话都认真修改。他说:“既然要报道,就一定是一个真实的我!”此刻,笔者不仅对郝教授追求学术的高尚情操和淡泊名利的崇高人格肃然起敬,同时也对他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敬佩有加。

记得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始终如一,这与我校校训“知行统一、博厚悠远”蕴含的意义是相同的。郝忠孝教授虽然59岁才来到哈尔滨理工大学,但是他用了17年的时间去践行母校校训,而且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毕业生。相信郝教授对黑土地和哈尔滨理工大学的这份特殊感情以及他身上的优秀品质一定能够引领一代又一代哈理工人不断努力,为实现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贡献力量。

上一篇:毕业季请相信——致2016届毕业生的一封信
下一篇:学校召开2016届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动员布置会
(作者:佚名 编辑:哈尔滨理工大学)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